在汽車內飾設計趨同化的今天,寶馬Mini系列的中控屏幕始終如一地保持著圓形設計,成為車圈內獨樹一幟的存在。有人稱其為“反工業(yè)風的情懷”,也有人質疑它是“為設計犧牲實用”。這款圓形屏幕究竟有何魅力?又為何在方屏當道的市場中堅持自我?
圓形屏幕:Mini的“基因符號”
自2001年寶馬重啟Mini品牌以來,圓形元素便成為其設計語言的核心。從儀表盤到空調出風口,再到中控屏幕,圓形貫穿始終。這種設計并非偶然——初代Mini誕生于1959年,其緊湊車身和復古風格需要與圓形儀表盤相匹配。而如今的圓形屏幕,更像是品牌對歷史的致敬,以及對“小而精”理念的延續(xù)。
**技術適配的挑戰(zhàn)**
圓形屏幕的爭議點在于實用性。傳統(tǒng)方形屏幕能更高效地展示導航、影音等橫向內容,而Mini的圓形屏幕需通過UI設計優(yōu)化(如環(huán)形菜單、分屏顯示)來適配功能。早期用戶抱怨“顯示面積小”“操作邏輯復雜”,但近年來,Mini通過升級觸控交互和簡化層級,逐步提升了體驗。例如,2023款Mini Cooper的屏幕支持手勢控制,且主界面以極簡風格呈現(xiàn),弱化了形狀帶來的限制。
用戶態(tài)度:愛的愛死,嫌的嫌死
在社交平臺上,關于圓形屏幕的討論兩極分化:
- **支持派**認為,圓形設計是Mini“靈魂所在”,與車型的復古調性高度契合,且差異化設計能提升品牌辨識度;
- **務實派**則指出,軟件適配仍是痛點。例如,部分第三方APP無法自動適配圓形界面,導致顯示不全或操作不便;
- **行業(yè)觀點**中,有設計師坦言:“圓形屏幕考驗的是車企的軟硬件整合能力,若只追求造型而忽視體驗,反而會成為累贅。”
一項由汽車媒體發(fā)起的投票顯示,約43%的消費者“愿意為獨特設計買單”,而57%認為“實用優(yōu)先,形狀不重要”。顯然,Mini的堅持更像是一場針對特定群體的“精準狙擊”。
方形vs圓形:誰代表未來?
目前,主流車企的中控屏普遍追求“更大、更方”,甚至以貫穿式聯(lián)屏為賣點。這種設計邏輯源于對信息量和交互效率的追求。相比之下,Mini的圓形屏幕更像是對“功能服從于形式”的大膽嘗試。
**創(chuàng)新與妥協(xié)并存**
Mini并未完全放棄實用性。其最新車型采用“圓形外殼+方形內屏”的折中方案,在保留經典外觀的同時,核心顯示區(qū)域仍為矩形,以兼容大多數應用。這種設計或許揭示了未來的趨勢:在保證功能性的前提下,通過形態(tài)創(chuàng)新滿足個性化需求。
寫在最后:設計的本質是選擇
寶馬Mini的圓形屏幕,本質上是一場關于“品牌個性與用戶需求如何平衡”的實驗。它或許無法顛覆行業(yè),但其存在本身已足夠有意義——在高度同質化 的汽車市場中,它提醒我們:設計不應只有一種答案。
**爭議即價值**。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Mini的圓形屏幕成功引發(fā)了人們對汽車美學的討論。而關于“小眾設計能否成為主流”的問題,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