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護師陳怡杉(右一)與同事一起來到天山牧歌一期的艾先生家里,為他76歲的母親更換胃管。 (全媒體記者娜扎開提·柯尤木攝)
新疆網訊(全媒體記者娜扎開提·柯尤木)手機下單預約,護士上門服務。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延續性護理需求隨之增加。
2019年,自治區衛健委發布《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自治區人民醫院、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等多家醫院隨即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
這項被大眾稱為“網約護士”的服務運行的如何?一周來,記者跟隨醫療機構的護士團隊,感受進行上門服務的全過程。
體驗:把護理服務從醫院搬到家
“有人預約訂單了,咱們收拾好用品趕緊出發。”近日,記者來到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時,護士長田孟真與護士侯壹善正核對患者信息,整理上門服務需要攜帶的物品。
下單上門服務的患者是家住天安名門小區的寧先生,今年57歲的他腫瘤手術后,又接受了5次化療,身體日漸虛弱且行動不便。
“化療患者每周都要監測血常規,他通過醫院的微信公眾號下單,預約護士上門采血服務。”田孟真按照導航開車前往寧先生家,系統同步對上門護士的行程進行追蹤記錄。
路上田孟真介紹,患者線上預約后,護理部會先根據患者訴求匹配適宜的科室,再由科室護士長指派輪休的護士進行上門服務,護士不能自行接單。派出的護士也都是有一定工作經驗,且取得主管護師以上職稱。
當日10時許抵達寧先生家。一進門,田孟真與侯壹善戴上醫用手套,有序地為寧先生測體溫、量血壓、采血,將貼好標簽的血樣裝進標本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