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領域呈現出六大極具潛力的發展風口,為教育從業者和關注教育發展的人們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方向。
第一條風口:AI+教育深度融合:近期,教育領域公司紛紛擁抱Deepseek,強推理能力AI大模型賦能下,教育+AI有望加速進入商業化落地階段。在教育硬件方面,以學而思Xpad、有道詞典筆X7為代表的新一代教育硬件憑借AI賦能實現了進一步的產品增值,預計2027年中國消費級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63億元 。軟件訂閱領域,在線學習以及學習軟件的滲透率持續提升,消費者訂閱付費意愿和習慣的改變為其商業化落地奠定良好基礎。在智慧校園建設上,大模型應用未來將成為重要工作,如成都市已開展“人工智能+教學”試點 。AI還能賦能后端,提升培訓行業后端教研、課后服務等業務部門的效率。
第二條風口:職業教育產教協同:我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產教協同育人成為職業教育布局的關鍵。內蒙古強調職業教育要與區域發展、產業布局相銜接,建好建強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寧夏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建10個以上現代產業學院。隨著產業結構和崗位要求升級,職業教育學歷層次提升是大勢所趨,多地開展職業教育本科試點。
第三條風口:高等教育專業優化:為適應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力度空前。2024年全國共增設國家戰略急需專業布點1673個,撤銷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布點1670個 。多地持續加大高等教育專業調整力度,如四川新增急需緊缺和新興交叉專業點246個,撤銷206個不相適應專業;湖北面向前沿領域新設106個專業。未來,高校將加快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
第四條風口:終身教育與興趣培養:終身教育和多元化興趣教育成為熱門領域。上海群眾藝術館推出的500元10節課夜校,受到青少年和年輕人的熱烈歡迎。各地政府也提供補貼性培訓,幫助失業人群或登記就業率較低的居民提升職業技能,促進當地就業。這為教育機構提供了新的業務方向,滿足不同人群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
第五條風口:國際教育新機遇:隨著國際交流的深入,國際教育合作面臨新機遇。一方面,留學市場持續發展,學生對于留學目的地和專業的選擇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熱門國家和專業。另一方面,國際學校在國內不斷涌現,引入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課程體系,同時注重與本土教育的融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此外,跨境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也在逐步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國際教育資源的機會。
第六條風口:特殊教育與個性化支持:社會對特殊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特殊教育迎來發展機遇。政府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同時,個性化教育支持服務也在興起,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案和輔導,幫助學生充分發揮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