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之上曾慶洪的一番激烈言辭一時掀起了罵戰,就在網絡大軍紛紛發文發帖發表意見站誰挺誰時,不消幾日,在美國之后,土耳其、歐盟接連拿出加征關稅的殺招,牽制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再僅僅是關乎于環保,舒適二字也從不與之相關。
在內“卷”,在外“限”
卷,是要卷的,但要卷出價值——基本成為了中國汽車重慶論壇罵戰后的共識。
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價格戰,看似卷苦了合資燃油車,實際上范圍傷害之大,波及至除合資以外的任何一家車企。
廣汽集團沒辦法,旗下掌管著一個研究院,技術固然是有,無奈被“網約車”三個字束縛,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壓垮了埃安廉價形象的最后一根稻草,犧牲更多的利潤換來更多的市場份額,或許問題不大,但最為擔心的是——更低的價格都比不過友商,才是致命。
左手是合資,右手是自主,幾乎全線陷入潰敗,縱觀整個車市,不僅僅只有廣汽一家如此,包括上汽、一汽等等的昔日極度輝煌的汽車帝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然而,這不是最可怕的。5月份,美國剛剛頒布新政策,針對來自中國的半導體、鋰電池、電動車等加征關稅,關稅提升至25%到100%,土耳其便緊跟其后,“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汽車征收40%的額外關稅,每輛車額外關稅最低為7000美元(約合人民幣5萬元),自7月7日生效”。
需知道的是,一個面積幾乎和我國青海省同等大小的國家,2023年土耳其輕型車銷量超過了123萬輛,而中國品牌2023年進入土耳其,其中4家銷量就達到了4.23%,市占率3.43%,奇瑞則以4.15萬輛的銷量引領。
政策的背后,耐人尋味的是,據統計2023年土耳其純電動車銷量同比暴漲8.4倍,今年1-5月份銷量同比增長2.6倍,得以實現如此跨越式的增長,主要原因則源自中國品牌。
奔馳寶馬奧迪怕了,更可怕在后頭
土耳其之后,歐盟也出手了,“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將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對其他制造商將征收21%的關稅;進口自中國的特斯拉汽車可能適用單獨的稅率”,并在6月12日表示,如無法與中方達成解決方案,加征關稅將于7月4日左右實施。
此舉,遭到了奔馳、寶馬、奧迪三家的強烈反對,并一致認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將堅定不移地擁護自由貿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市場,奔馳、寶馬、奧迪2023年銷量皆有一定增長,雖然犧牲了不少的利潤,但穩定營收,穩定了市場份額,才是最為關鍵。尤其是奔馳,2023年在中國銷量達到76.5萬輛,占奔馳全球總量的30%,倘若中國這邊同樣制定相應的加征關稅政策以應對,這三個在國人印象中真正的豪華品牌,將徹底沒有抗衡國內的新勢力。
最后
6月13日,上汽集團回應歐盟加征關稅,斥責并表示遺憾。2023年,上汽海外銷量超過120萬輛,其體量不容小覷,卻也偏偏的,上汽被針對得最嚴重,加征38.1%的關稅,使其在歐洲競爭力大幅下降。
然而此時此刻,國外都在想法子應對的中國新能源車,國內倒“打成一片”,企業利潤的高與低,成為驅使一切行為演繹開來的神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