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展現了內卷時代下的正確造車觀:好而不貴,卻能盈利
發布時間:2025-01-17 23:13:42
2024年,傳統車企加速轉型,新勢力崛起勢頭強勁,科技巨頭也跨界布局,試圖在這片藍海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然而,縱使這一年的智能電動賽道熱鬧無比,聲浪此起彼伏,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但“盈利”二字成為了不少汽車制造商內心的刺,“增收不增利”是行業普遍現象,對于平均年齡不到10歲的造車新勢力而言,更是“奢侈品”。
此前,造車新勢力中一度只有理想汽車實現了盈利。相隔8個季度后,現在,第二家盈利的新勢力已經出現。
1月13日,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盈利預告顯示,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凈利潤轉正,提前一年達成單季度盈利目標。盈利預告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的凈利潤轉正主要是因為公司第四季度銷量持續增長,月平均銷售超4萬臺;本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售價較高的C系列車型銷量占比超77%;以及公司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
與行業普遍的“傷敵一千,自傷八百”式的價格內卷,零跑汽車采用的是一種自我驅動、良性發展的卷。從2023年第三季度毛利率首次轉正,到2024年第四季度凈利潤首次轉正,零跑汽車的盈利之路走得穩健而果斷。
俗話說,方向不對,越努力離成功越遠。而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作為一名連續創業者,擁有穿越周期和跨行業的敏銳洞察,方向感很強。其自身作為一名工程師,對技術有著高度的執著。在其領導下,零跑始終堅持全域自研,整車的核心零部件均為自主研發及制造,包括三電和智能化系統。2015年創立至今,零跑對技術方向的策略把握,從沒有走彎路,全域自研六大核心技術模塊帶頭人無一變動,這在組織架構頻繁變動成風的新勢力圈,實屬難得。
另一方面,零跑的零部件自制率超過60%,在電子零部件方面實現了全域自研。零跑還通過與佛吉亞等世界頭部供應商合作建廠,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和生產成本。
這每一個環節拉開的差距、省下的成本,最終都幫助零跑實現了“高費效比”。
扎實的基礎加上良好的方向感,盈利變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中汽協2024年銷量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車最大的消費區間就是15萬-20萬元區間,體量達到337.5萬輛,增長幅度達到19.2%;其次就是10萬-15萬元區間,體量達到222.4萬輛,增長幅度達到101.7%。
這與零跑當前的產品布局和未來的產品規劃高度一致。零跑當前C系列在15萬-20萬價格區間,擁有C16、C11、C10三款SUV,每款月均銷量萬臺左右。而零跑2025年即將上市全新B系列,將聚焦10萬-15萬元價格區間。一邊在最大的細分市場中站穩腳跟,一邊在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積極布局,這充分體現了零跑的前瞻性視野。
不僅如此,零跑通過平臺化運作和高自制率,零跑C系列目前零部件的通用率達88%,既能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同時又避免了每款車都經歷從0-1設計、采購過程,降低了成本,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
在“親民價格 高端配置”的產品力下,零跑汽車銷量節節攀升,10月交付38177臺、11月交付40169臺、12月交付42517臺,連續三個月同比增長超100%,連續三個月新勢力排名前二,跨越“四萬輛”這個第一梯隊門檻。銷量的大幅上漲直接帶來了規模效應,使得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得以攤薄,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
0.99的365次方為0.03,而1.01的365次方為37.7。這句投資經理用來解釋“復利效應”的慣用算式,或許套用在零跑身上再適合不過了。這家即將迎來10歲生日的新勢力,正在通過一次次正確的選擇,一款款成功的產品,實現厚積薄發。
在外界的刻板印象中,賣高性價比車型是“薄利多銷”,賣豪車才能實現“高盈利”。但客觀數據證明,事實并非如此。
相比之下,“平價車之王”豐田汽車,至今仍是銷量規模和盈利能力的“雙料冠軍”。公開數據顯示,豐田汽車在2023年實現了約2215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汽車公司。
這一成績得益于豐田汽車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效的生產模式,以及其全球廣泛的市場布局。此外,豐田汽車在面對市場變化時也展現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例如,盡管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面臨挑戰,豐田汽車依然憑借其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的優勢,保持了強勁的盈利能力。
2023年,豐田的電動化車型銷量達到368萬輛,占總體銷量的35.7%。其中,HEV車型銷量占電動化車型銷量的92.9%,并未受到技術浪潮的左右。另一方面,豐田的主流價格區間在10萬-30萬元,是一個“親民”品牌。
為什么要分析豐田?因為零跑汽車的風格與豐田類似,走的都是“車圈優衣庫”的路線——通過“好而不貴”的產品、高度垂直整合的嫡系供應鏈、低調務實的形象、對市場的獨特洞察,在車圈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造車哲學。在我們看來,零跑堅持自己的節奏、在自身擅長的領域發揮優勢的作風,與豐田更接近。當兩年前,行業抨擊“豐田電動化緩慢”,豐田汽車第三代掌門人豐田章男始終堅持多元化技術路徑,而不是孤注一擲地站在風口那邊。
在這一點上,零跑也一樣。它由純電起家,隨后新增了增程產品序列,看似是“迎合”了風口,但具體分析后,會發現零跑的主力C系列車型中,增程車型只占據25%-30%。
再看兩者的造車理念。豐田章男有一句“口頭禪”——環保技術只有普及了才能為環境做出貢獻。這是在當年電力基礎設施差、電動車成本高,而HEV這類油混車使用便利,能夠真正實現節能的環境下說出的話。
放到今日,這句話的底層邏輯依然成立——即新技術只有大規模普及,才能令人類受益。
而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長期以來秉持的也是這套理念。他說:“最終汽車一定就是耐用的消費品、代步工具。將車作為代步工具來做這個產業可能更有優勢。我們的品牌定位就是希望給用戶提供更高配置、更優品質、好而不貴的產品,不管有多大的誘惑,毛利有多高或者空間有多大,零跑始終會堅持把汽車作為大眾消費品。”
在制造層面,兩者依然有相似之處。豐田通過精益生產和Just in time的制造理念,實現了按時、按需、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和品質。同時,再通過愛信、電裝、豐田紡織、東海理化等嫡系供應商實現緊密的供應鏈家族,實現了從零部件制造到整車組裝的全過程控制。這種模式不僅確保了零部件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還通過規模經濟降低了成本。
而零跑汽車同樣在大比例的零部件方面進行了自研自造。這種策略使得零跑汽車有望能夠像豐田一樣,通過垂直整合和模塊化設計實現成本控制,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零跑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
豐田也好、優衣庫也罷,它們都是注重產品本身、不搞過度營銷的風格,零跑低調務實的形象與之如出一轍。而關于優衣庫,業界還流傳著一句話,“從平民到明星,都愛穿”。可見,專注于為消費者提供實在價值的品牌,它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2024年,零跑汽車累計交付近30萬輛,已經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規模以上”車企。它的視野也不再局限于新勢力圈的小打小鬧,而是放眼全球,成為一家國際化車企。
牽手Stellantis集團固然是它征戰歐洲,乃至全球市場的利器,但更大的底氣,仍是來自于零跑自身的過硬技術儲備和產業布局。
從不被看好,到沖進“決賽”,零跑經歷了先抑后揚的9年。它的階段性成功,不僅向同行證明了,勝利的途徑并不唯一;更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汽車換道超車并不是一個由資本操控的偽命題,而是一次真正的蛻變與升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小麥多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