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哪一家合資車企在持續內卷的中國汽車市場實現了破局,那么上汽大眾必是其一。自去年提出“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9字方針以來,依靠旗下ID.家族以及傳統燃油車產品的持續煥新,上汽大眾終端市場銷量持續回暖。而隨著最近一系列技術合作協議的簽署,上汽大眾旗下產品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迭代,持續補足其在混動及純電兩大細分市場的市場競爭力。
系列技術合作協議簽訂背后 上汽大眾將迎來產品大年
今年5月20日,上汽集團和奧迪汽車簽訂有關聯合開發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數字平臺的協議。按照協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數字平臺最早可在2025年推出首款產品,而合作項目所涉及的車型會將覆蓋B級和C級市場,也就是說,除了目前在售的A7L等產品之外,上汽奧迪將于明年迎來基于全新平臺打造的全新一代智能純電產品。
緊接著在6月27日,上汽集團再度與大眾集團簽署一系列有關上汽大眾新產品項目的技術合作協議。按照協議,基于股東雙方的雙向賦能,上汽大眾將在中國開發三款插電混動車型以及兩款純電車型,預計自2026年起,合作開發的全新產品將陸續推向市場。此舉將進一步補足上汽大眾在插電式混動以及純電細分市場的產品譜系。
從一系列合資合作協議的簽訂不難發現,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數字平臺的推進,有意推進上汽大眾在高端市場的影響力。此次6月新簽訂的協議盡管也包括了純電產品,但更重要的是對于混動產品的補足,高端市場與混動市場,才是更容易推動上汽大眾持續反攻的核心所在。
電動化轉型走出深水區 上汽大眾加速反攻
實際上,在持續“內卷”的中國汽車市場,相對于日系、美系以及韓系等,上汽大眾是最先開啟電動化轉型的合資車企。早在2010年北京車展期間,上汽大眾便推出一款朗逸電動版車型,上汽大眾的電動化轉型已經走過十幾個年頭,而正是因為時機以及決心,才讓上汽大眾成為最早嘗到電動化轉型果實的合資企業。
據最新數據顯示,上汽大眾ID.家族在6月份交付了10572輛新車,同比增長170%;而ID.家族1-6月份累計訂單達到61051輛,同比增長148%。其中,ID.3車型訂單量同比增長300%。截至今年6月初,ID.3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5萬輛,可以說,ID.3已經成為合資陣營當中一個能打的實力派選手。
而在高端市場方面,上汽奧迪在售產品有 A7L、Q5 e-tron、Q6三款產品,并在今年1-6月的終端市場斬獲了2萬輛,實現了同比增長107%的好成績。上汽奧迪仍具備超高的發展空間,隨著新款純電產品于2025年的上市,上汽奧迪將擁有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全新產品譜系。基于此,上汽大眾在混動、純電、高端三大細分市場也將迎來全新的反攻時機。
總結:
與諸多合資企業一樣,上汽大眾也曾面臨持續“內卷”所帶來的重重壓力,但與其他合資企業不同的是,基于大眾集團以及上汽集團兩大股東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以及用戶消費理念的深刻洞見,上汽大眾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差異化破局之路。上汽大眾用實際行動證明,未來的中國汽車市場自主、新勢力、合資將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