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還得打,但似乎沒人打得過比亞迪了。
因為它降價真的太離譜了!
放在幾個月前,誰能想象到中型車竟然能卷到10萬內?但比亞迪的秦LDM-i就這么做到了。可聰明如比亞迪,卷出來的降價并沒有影響到自身,反而全靠供應商。
在中低端市場中,比亞迪有著統治級的銷量,而為了再攬更多的市場份額,比亞迪要把價格一降再降。可薄利多銷這個詞,比亞迪并不打算把它用在自己的身上,反而是將魔爪伸向了供應商。
因為與其降利潤,不如降成本,壓榨自己員工不如壓榨供應商的價值。“年降”這個詞對于汽車產業的零部件供應商來說,已經成了常態,每年主機廠都會要求供應商進行降價,以此來獲得繼續合作的機會。
對于比亞迪的供應商來說,年降的幅度雖然大,但是誰都想抱緊比亞迪這條“大腿”。其實對于供應商來說,比亞迪其實挺好的,甚至很多供應商還會主動擁抱比亞迪。畢竟銷量放在這,供應商最貴的成本是開模,模具的成本跟生產成本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比亞迪的高銷量帶來的巨大零部件數量需求,供應商可以把模具成本進行更多的分攤,只要攤得夠廣,每一件少賺一些也是賺。
可這有個前提,就是“保證質量”。
產能跟質量一直是生產業需要解決和平衡的點,雖然供應商的成本能得到降低,但作為企業誰也不想損失利潤,再加上如此繁多的生產需求,供應商的質量難以保證。
零部件不是整車,質量也只能按批次的質量范圍值來要求,比亞迪卷的結果是在把行業的水繼續挖深、搞渾,但在比亞迪眼里這是對汽車市場的利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