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及市場的日益開放,運價相較于十年前、二十年前而言有所下降。貨多車少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的貨運行業想要有好的收益,重點是提高車輛的有效運營里程,也就是車輛的運營效率。
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配件——卡車座椅,卻成為了提高駕駛體驗和運輸時效的關鍵。
座椅,這個每天都在用,但是不起眼的卡車配件,卻能直接影響我們的運輸時效和身體健康。如今重卡上用的卡車座椅,減震系統是否好用、座椅支撐是否不易疲勞是硬性的指標,因為這兩項可以直接影響駕駛時長以及駕駛員是否疲勞。
伊思靈座椅,這個家喻戶曉的座椅品牌為國內的重卡產品提供了優秀的產品,而在用戶使用的過程當中,他們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裝配伊思靈座椅的三位用戶。
第一位卡友叫做李豐玉,有著21年的駕齡,主要跑西安到西寧的專線運輸。
第二位卡友叫做王勇,年過半百,有著30多年的駕齡,現在主要從西安跑新疆、昆明、云南、重慶,主要以煤炭運輸、百貨運輸為主。
第三位卡友叫做阿亮,有著十多年的駕齡,其公司在廣東,主要運輸時效較高的快遞貨物,運輸的足跡遍布全國。
李豐玉和阿亮因為運輸貨物的原因,時效性對于他們而言至關重要,他們想要跑出較高的時效,除了車輛需要有良好的動力之外,座椅的好壞直接影響了駕駛的時長,他們認為伊思靈的座椅具備很好的優勢。
他們認為,座椅的舒適性與否主要有2個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座椅的減震是否能夠很好地過濾來自路面的顛簸;另一方面是座椅是否擁有良好的支撐性,從而緩解長時間乘坐脊椎以及臀部的壓力。
實際的使用過程當中,他們認為伊思靈的座椅通過良好的調教,可以很好地吸收、過濾來自路面的震動和顛簸,整體上提高乘坐的舒適性。
另外,通過良好的人機工學設計,伊思靈的座椅可以通過多重調節讓背部和腰部始終與座椅貼合,讓不同身材比例的駕駛員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駕駛姿勢。
由于座椅和身體的更好地貼合,能夠有效緩解脊椎以及臀部的壓力,讓每天開車時長得到增加,從而保證了運輸的時效性,同時也能夠降低因為不舒適的座椅帶來的職業病。
年過半百的王勇算是見證了中國卡車發展的老一輩駕駛員,談及座椅的變化,他說他從過去的硬木板+海綿開始經歷,這么多年的變化,如今的座椅早已經和過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說過去的座椅硬邦邦的,開一天下來渾身都會難受,根本開不了多長的路程。而現在的座椅因為擁有了減震和良好的支撐效果,相較于不好的座椅,每天多開200-300公里的路途不在話下。
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像他常年運輸的運距超過3000公里,如果座椅不好的話,基本上開200多公里人就開始疲勞。而好的座椅對他最大的幫助就是每天最起碼能多跑200-300公里,三天時間,可以比之前座椅不舒服的時候多趕1000公里的路程。
除了減震和支撐性能夠讓我們駕駛員更加輕松地駕駛車輛之外,我們所采訪的這三位卡友所選擇的伊思靈座椅除了基礎的調節功能之外,還支持比如座椅加熱、座椅通風、腰背部支撐等多項調節功能,而這些功能也能夠讓我們開車的過程當中多一份舒適的駕乘體驗。
座椅,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配件,卻在提升駕駛員駕駛體驗和運輸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卡車座椅也在不斷進步。伊思靈座椅以其卓越的性能和人性化的設計,贏得了眾多卡友的信賴和贊譽。
正如王勇所說:“沒想到自己臨到退休,還能坐上如此舒適的座椅。”這正是中國卡車在人性化設計方面不斷進步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