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的天,塌了!
一
昨天睡醒日常打開APP刷消息。
看到了“凱美瑞降至13.98萬”這則消息。
我愣住了。
凱美瑞再怎么不行,也不至于降到這地步吧?
本來我還以為這或許是上一代的價格,但點進去一看,這確實是凱9。
如圖所示,凱9汽油版本在13.98萬起;雙擎版本在14.98萬起。
說實在的,以九代凱美瑞的沉淀,這個價格蠻離譜的。
畢竟這臺車的起售價是在17.98萬。
這價格是真的嗎?假不了。
這是店面價格,不過有條件。
圖片上有“含置換補貼后的優惠價格”這一行小字。
國補有一萬補貼,剩下的空缺由地區補貼、現金優惠以及金融優惠所組成。
如果將這些全部吃滿,那這樣一算,離13.98萬沒有太大的差距。
但可別忘了,這不是包牌包稅的價格,而是起步價。
以2.0HE版本為例,落地價差不多要15~16萬左右。
說實在的,還是有點貴。
二
這個價位有競爭力嗎?
答案是有的。
凱美瑞是什么,是標桿。
如今豐田正處于萎靡時刻,凱美瑞恰好是豐田的頂梁柱。
幾十年的傳承、9代經驗的累積,造就了凱美瑞這臺王牌。
或許豐田最近不行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凱美瑞這三個字在很多國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
凱9上市之后,我們3月份拿到了實車,并出了一份試駕報告。
記得當時我們對凱美瑞的評價是符合標準線的。
雙擎技術就不談了,凱美瑞在這部分已經研究得爐火純青了。
從燃油效率、駕駛舒適性、契合程度以及平穩表現這四個方面對比,凱美瑞都有優勢。
至于靜態部分。
老實說,凱9不是我的菜。
我對這種風格以及處理不太感冒。
但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
外觀好與壞,這得從你的個人主觀想出發。
總之,拋開外觀部分不談,凱美瑞的機械素養是很優秀的。
但可惜,凱9的新鮮感不強,我在這臺車身上沒有看到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技術。
此外,眾多用戶所關注的智能反饋,提升程度并不高。
換句話來說,如果你想要科技體驗以及智能生態,我覺得凱美瑞很難能夠達到你的高要求。
四
凱9的換代動作中規中矩,亮點不多,但短板也不多。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合資的換代總是那么摳搜。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凱美瑞依然發力了。
數據顯示,凱9在5月份交付8681臺;4月份接近上萬。
國產新能源的滲透率越來越高,凱美瑞還能夠拿到這種數據,由此可見,消費者對這臺車的認可度是比較高的。
五
后臺有個朋友問我:
“20萬預算,能考慮凱美瑞嗎?”
我覺得可以。
誠然,“質量標桿”這個頭銜已經和豐田漸行漸遠。
但不得不承認,凱美瑞依舊是一臺很穩定的車型。
家用能力強、省心、小毛病不多、名氣大等等,這些都是凱美瑞的優點。
更何況凱美瑞如今的價格正在逐步下滑,可以用更低的預算去得到高配的體驗。
我是覺得蠻劃算的。
除了凱美瑞之外,合資B級轎車還有邁騰、雅閣、帕薩特這些經典產品。
總之,可以選擇的車型有很多,而凱美瑞也同樣是一臺值得考慮的車型。
六
為什么不考慮國產新能源?
這得看情況。
如果你是第一臺車,我不太建議買電車。
先不說續航、充電,就從質量這一部分去解析,還有一些國產新能源是有待考量的。
你們真不會以為,短短幾年,國產新能源就能夠“彎道超車”吧?
所以,第一臺車選油車,絕對沒問題。
畢竟多代版本的傳承以及品牌的底蘊,也不是靠嘴上說說的。
如果你在有油車的情況下,想要買一臺電車玩一玩,這是可以考慮的。
所以我前面也說了,不同情況用不同方法。
七
國產新能源很卷,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
“內卷”的同時,將會涉及到更多品牌。
事實上,當前市面上大多數品牌都有意無意的 參與了價格戰。
他們價格戰打得夠激烈,我們就能夠省下更多的錢。
放在以前,13萬多起步的凱美瑞、17萬的寶馬i3、1開頭的奧迪A4L,你敢想象嗎?
所以啊,我是很贊成內卷的。
無論你買不買電車,你都得感謝國產品牌。
是他們,讓合資的價格越來越低。